【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优势,父母要先了解孩子擅长的才能,才能用对方法栽培,让他自信快乐的学习成长,发挥天赋】
我的孩子有哪些天赋、优势?身为父母,从孩子出生起的不同阶段,都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4、5岁开始,父母带着孩子到处学才艺,画画、跳舞、音乐、跆拳道……,尝试从中抓到孩子喜欢或特有的专长,此刻父母会希望知道自己的小孩到底喜不喜欢、适不适合某项才艺?进到小学,开始评估各式各样的社团或兴趣班,哪一个能够引导他启发天赋?到了高中,父母面对的是孩子该念技术或非技术,该选什么科系的抉择?
一份调查,却凸显了台湾学生没有适性发展的现况。今年初,台大师资培养中心教授王秀槐以[台湾高等教育资料库]大一新生调查资料分析,发现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大一学生认为自己选择的科系不符合志向与期望,有四分之一的大一生想要转系或转学。她观察,这是因为许多孩子一路以来忙着念书,根本没有时间探索志向,加上社会普遍有选校迷思,仍旧以成绩取代兴趣来选科系,上了大学,才发现念的科系和志向不符。
这个结果,提醒现在小孩还在幼儿或小学阶段的父母,千万不要忽视从小引导孩子找到兴趣、发现天赋的重要。尤其随着12年国教实施、大学多元入学比例升高,现在的爸妈得比以前更早探索孩子的志向。
先懂孩子,才能知道在探索自我的路上如何教育他。
作家、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李伟文表示,如果孩子从小有特殊能力与兴趣,家长就要从旁引导,并加深加广的进入那个领域。如果在求学阶段,没有特定偏好或杰出表现,父母要找机会 尽量让孩子接触更多不同的活动与多元学习,然后有耐心的从旁观察。
为了协助爸妈找到孩子的优势才能,玛蒲儿多元智能教育中心开发这一套多元智能检测系统,取代以传统智商测试的方法,通过遗传DNA,并结合哈佛大学霍华迦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语言、逻辑数学、自然观察、视觉空间、音乐、肢体动觉、人际、内省八大智能中,了解你孩子的优势智能倾向。
台湾全能智慧教育公司创办人朱允文表示,过去教育领域往往以智商(IQ,主要测量语文、数学逻辑、空间能力),来决定孩子的聪明程度,但随着社会多元发展、职场需求转变、及追求孩子适性发展的角度,只从IQ来看孩子,会过于狭隘的只注意智商的三种能力表现,忽略其他才能。
依照迦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具有八项智能,只是智能的强弱不同;每种智能都是多面向的,展现在大脑、心智和身体等系统上,通常以复杂的方式统整运作,因此会有多种表现的方式,而且可以透过学习、教导来提升孩子的智能。